六祖坛经全文网
六祖坛经全文网
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
主页/ 佛学问答类编/ 文章正文

佛家缘起说概述!!!

导读:佛家缘起说概述!!!...
佛家缘起说概述!!!

佛教中的缘起说按照传统的说法,主要有业感缘起说、阿赖耶缘起说、如来藏缘起说和法界缘起说。

  业感缘起说是小乘有部所说,讲五蕴和合皆由自己的业力所定,所谓自业自得、三世因果,是从反对偶然论、宿命论、天为论而形成的一种缘起论。业感缘起说注重业力,强调现在的果报,由过去的业力而采,现在的业力,招致未来的果报。这种因果的理法,丝毫不差,非鬼神所能司。这在劝人废恶修善方面有着很大的功效,但在教理上关于轮回的主体却没有明确的说明,对共业所造的依报的草木国土等器界的解释也缺乏说服力。业感缘起说的缺陷在于色心二法的对立。将色心二法一元化,解决轮回主体的,则是阿赖耶缘起说。

  阿赖耶缘起说把阿赖耶识作为一切种子(力)的总和,从种子而展开内外一切世界

。这种种子有两种,一种叫名言种子,一种叫业种子。名言种子展开的是客观世界,业种子展开的是感受苦乐的主观世界,所以阿赖耶识是统一色心二法的本体,是一切业力(种子)的保持者。业感缘起说的业力,在阿赖耶缘起说里就是业种子,藏于阿赖耶识中。此阿赖耶识不同于带有普遍性的如来藏,因为带有个性,所以人人唯识,而成个人缘起,各人的缘起相互交涉,变现为客观世界。阿赖耶识所藏种子是永无断灭,亦不常住,恒动不止,永远相续的有为法。按唯识学说,只有在这个有为法上才能求得变化杂多的根源,在不变常住的真如无为法上是找不到变化杂多的根源的,所谓“真如凝然不作诸法”。种子和万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熏习和转变二义。一切经验必定在藏识中留其印象,这就是熏习,熏习的结果就是种子。种子生种子,种子生现行,现行熏种子,三法展转,时刻生灭。如果从种子不断流动的藏识的横断面来看,就是一瞬间的现实世界,就有了主观和客观两界的对立。阿赖耶识当然也是一种识,是识自然就有作用。阿赖耶识的作用是了别(认识作用),叫做见分。当认识作用一起,变现被认识的对象,就是相分。阿赖耶识的见分,在如唯识学这样的科学的佛教来说,原本是不当说的,之所以说,是因为有宗教上的要求。这宗教的要求,就是解脱。解脱的关键,在于去除“我”的观念。阿赖耶识的观念同“我”的观念是根本相违的。“我”是常一的主宰者,而阿赖耶识是无常,是因缘所成者。然而“我”之所起,实由误认阿赖耶识的见分所致。这一见分永远是主观的,将之客观化、固定化,就成“我”。而将这永远的主观错误地客观化成“我”的,是第七末那识。第七识在第八阿赖耶识之上所起,和见分同起,也同阿赖耶识一样,非断非常而永续。佛教修道的目的就在于转此第七识。因此,第八识面前的世界是如实的世界,前五识感觉面前的世界也是如实的世界,而第七末那识和第六意识面前的世界则是有所增减的非如实的世界。

  如来藏缘起说见于《胜鬘经》、《无上依经》、《楞伽经》,《佛性论》、《宝性论》、《起信论》等。如来藏就是《涅槃经》中的佛性。《胜鬟经》以如来藏为生死涅架的根本,《楞伽经》中的如来藏和阿黎耶识是不一不异的关系,《起信论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如来藏缘起说的体系。《起信论》中的阿黎耶识和唯识中的阿赖耶识,名虽同而内容却不相同。唯识中的阿赖耶识是有为生灭,《起信论》中的阿黎耶识却是生灭和不生灭的和合。唯心说和唯识说都是在《华严经》“三界虚妄,但是心作”凹的解释中兴起的。《起信论》将此心作为真如如来藏,详细地说明了这一如来藏的开展和世界万有的过程,即三细六粗的相状。三细六粗实际上是十二因缘的一种改变形式。三细是无明业相、能见相和境界相,六粗是智相、相续相、执取相、计名字相、起业相和业系苦相。如来藏心中,一旦无明之风吹起,即有主观和客观的对立,这就是三细。有了客观的认识,便有执、计等行为,于是被对立的世界所束缚,以至于陷人生灭的苦恼,这就是六粗。《起信论》从一心而开真如生灭二门,一心和现实之间有流转和还灭二门,其最终目的是对治流转的根本即无始的无明,还归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。《起信论》的内容庞大,结构整然,很少有论书能与之相比,传译以来,研究者不断,对后世的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  上述业感缘起主张宇宙万有的生起,由惑、业、苦三法辗转而成;阿赖耶识缘起主张万法皆由种子遇缘显现,所谓万法唯识;如来藏缘起主张真如随缘而成万法,随染缘则成六凡,随净缘则成四圣,十法界皆由真如随缘生起,讲的都是因缘的生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