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坛经全文网
六祖坛经全文网
早吃素 放生问答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放生知识 临终备览
主页/ 五福临门/ 文章正文

净土法门法师:今天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积功累德?念佛之外,劝人念

导读:净土法门法师:今天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积功累德?念佛之外,劝人念“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”,这句话什么意思?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说这部经,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海。会集本会集得太好了...
净土法门法师:今天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积功累德?念佛之外,劝人念

“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”,这句话什么意思?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说这部经,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海。会集本会集得太好了、太完美了,五种元译本里面所说的一切,没有一条漏掉,通通会集在里面;文字重新做了整理,简化了,言简意赅,这太难得了!夏莲老我们没见过面,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,晚年我们结成了老同学,在大陆上,他老人家讲这部经;在海外,我也是一个人讲这部经。非常难得,老师交给他给这个经做一部注解,他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,如果他自己写一部注解,没有人相信,尤其现在人贡高我慢:“你是个在家居士,你算老几?你怎么可以写注解?”所以他不用自己名字,他用经来注经,用祖师大德的话来注经,大家没话说了。这一段你看看,要解说的、魏译本说的、《观经》说的他通通给你说出来了,所以他这个“解”叫集解,也是会集的。“经”是会集本,“注解”也是会集本,会集八十三部经论,一百种祖师大德的注疏。这个高明,拿出来之后,人家没话说。“这句魏译的、吴译的、《观经》说的,句句都有根据、都有出处,不是我说的。”叫人拿到手上不能不服

。那么这个经跟注,肯定会流传到往后九千年。

往后九千年唯有这个法门能得度,其他法门,根性没有了。将来一切经典消失,佛有预计,说这个经还可以留一百年,最后的一百年,什么本子?肯定就是这个本子,就是这个注解。我们今天依教奉行、认真学习,只求往生,没有其他任何念头。

世间这些习俗,都没有必要,祝寿不如送往生。大家多念佛,功德回向,这叫真正祝寿。把经也不念,跑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?凑热闹?搞得一团乱哄哄的,这个跟佛法相违背。真正清静、平等、觉,这是最高的礼物,祝寿的礼物;其他的都是扰乱人心。好在我现在不怕你们,你们动不了我,你送再多的东西,我理都不理会,我看都不看一眼,这些办事的、厨房的大家就分掉了,确实我根本不看一眼,钱我也不看一眼的,交给常住。所以清静、平等、觉是真的,“信愿念佛”这是真的,你真正得受用,我也得受用。

……

“此德号者,一声称念,至德成满,众祸皆转。”

此一句更重要了。你看五逆、十恶是无间地狱罪业,毁谤大乘,阿鼻地狱,诚心忏悔,至心一声称念,这个恶业果报通通转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“十方三世德号之本,故曰德本也。”

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德号都是德本。念阿弥陀佛、念释迦如来、念毗卢遮那、念一切佛名都是德本,本中之根本就是阿弥陀佛。所以你要做功德、要做一点好事,什么是第一等好事?念佛是第一等好事。确实有例子可援,中国历史上护持佛法第一个人,大家都知道是梁武帝。梁武帝在位的时候,为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道场,建造寺庙,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,真是大护法。那个时候达摩到中国来,他跟达摩祖师见了面,炫耀他的功德,告诉达摩:“我做了这么多事情,功德大不大?”达摩祖师说老实话,没骗他,告诉他“并无功德”,这一句话他就生气了“送客”,就不说话了,就把他送走了。其实送走之后他也后悔,但是来不及了,面子!面子放不下。都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没有功德,他问一下就好,怎么不问呢?干这么多好事,真的没有功德,它是什么?福德。如果梁武帝问“我福报大不大?”很大,福报很大很大,不是功德。离相是功德,着相是福德。离相是了生死出三界,果报不在六道;着相,果报在六道,这天福,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,天福,所以他都不问。那换句话说,梁武帝做那么多福德的事情,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号。真心诚意念一句佛号,超过梁武帝多多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然后我们就晓得,在今天建很多大的寺庙,有没有功德?没有!梁武帝建那么多都没有,你怎么会有!

今天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积功累德?念佛之外,劝人念佛。现在劝人念佛的方法多,你看讲经,我们用网络、用电视,多少人在收看,多少人在一起学习,这个不着相,功德就大了;着相,全变成福德了。着相是什么?求世间的名闻利养,全叫福德,不叫功德。不着相,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极乐世界、只求阿弥陀佛,念念都是功德,这个好知道。世间做再多的好事,把这个好事回向求生极乐世界,不要求世间名闻利养。一求世间名利就完了,又搞六道轮回了。

第二十一愿“悔过得生愿”,跟前面所说的十八愿、十九愿、二十愿不同的地方,就在宿世造恶之人,“宿世”是过去世。过去生中没有不造业的;要不造业,我们就不会到这个人间来了。到这个人间来是业力牵引过来的,这叫“引业”;那么这一生在这个世间,贫富贵贱、寿命长短那是“满业”。佛经将众生造的业分作两种,“引”是引导你到哪一道投生,“满”是在这一道、这一生的状况。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,真的是所谓“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”,我们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深信不疑。

这经上告诉我们,说得很清楚,即使是造很重的罪业,闻名,悔过向善,至心回向,植德求生,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,往生净土。从这些经文来看,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、一切造作恶业的众生慈悲到极处。佛对众生的慈悲我们要学习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佛能够原谅造作五逆、十恶这么重的罪,还有毁谤佛法,佛都能够原谅他们。只要他回头、忏悔,只要他改过,后不再造,没有不慈悲、没有不加持你,只要他愿意往生净土,念佛统统得度。所以我们要学弥陀的慈悲,要真正改过自新,原谅一切造作罪业的众生,才能跟阿弥陀佛心愿相应。真正求生净土的人,一定要知道我们的“心”,同佛心;我们的“愿”,同佛愿;我们的“行”,同佛行;我们的“德”同佛之德,则没有不往生的。如果在这上不讲求、在这上不认真地学习,跟阿弥陀佛心、愿、行、德还是相违背,这种人念佛不能往生,为什么?他没有忏悔,他没有回头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依然不善,这就错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印光大师告诉我们,佛法无量法门,每一个法门都有经典做依据,没有经典做依据的,这不是佛教、这不是正法。经典里面所说的理事、性相、因果,要深入参透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才相应。经典上教我们要做的,努力、认真做到;教我们要禁止的,我们要认真,绝不再做。以前做了,那个没有闻到佛法,算是过去了,宿业;闻到佛法之后,我就不再造了。可是有些人闻到佛法还是在造,那是虽闻法没有了解。真的,佛经确实不容易听懂,为什么听不懂?对佛经有怀疑,就听不懂;对经教不恭敬,听不懂;对佛法没有诚意,听不懂。真正要听懂了,要具备这三个条件。古人学,在这一方面比我们强,为什么?他们有真诚心、有恭敬心,不怀疑。你要问为什么?从小教好了,现在人不教了。我这个年龄还沾一点光,小时候父母教,大人都教,看到我们做错事情,都有说你、都有教训的;现在没有了,现在父母不教了,大人也不教你了,谁教你?每天电视在教你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孔子主张“仁”,孟子主张“义”,这是环境不一样。孔子生在春秋的时候,孟子生在战国的时候,社会环境不一样。战国是乱世,社会不安稳,到处有战争。“义”是循理,要合情、合法、合理,这叫“义”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打仗也要讲义气,为正义而作战;“不义”是为社会一切大众,用现在话说不支持你。讲“理”、讲“智”、讲“信”,这五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必须要遵守的,它超空间、超时间,这做人的基本的道理。现在这五个字都没有了。五个字没有了,都麻烦了!现在真的,这世间不仁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,不讲信用。左丘明说,《左传》是他著作的,他跟孔子同时代,孔子著《春秋》,左丘明给他做注解,注得非常好,《左传》就是《春秋》的注解。《春秋》是历史,微言大义,左丘明把这个事情,每一桩事情原原委委的写得很清楚,传给后人。《左传》里有一句话说:“人弃常,则妖兴”,人要把这“五常”放弃了,不要了,这个社会是什么?社会就妖魔鬼怪,那不像人了。两千五百年前说的,今天这个社会果然被他说中了,今天大家这五个字都不要了,不是中国一块地方,全世界(都是)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们学佛,我们学传统文化,我们要不要学?要学。要学,在这个社会上会不会吃亏?是的。不要怕吃亏,不要怕上当,不要怕毁谤,不要怕陷害,为什么?你要处处害怕,你也是不仁不义。生命可以舍弃,不可以做一个不仁不义的人。你能守住这五个字,舍生命是对的,为什么?你有福报,你会升到天道去了,往上提升。那你要跟着他们一样,他不仁,我也不仁;他不义,我也不义,好了,他到三途,你也跟着到三途去了,这就错了!知道缺这五样东西,没有的话是三途,这怎么能去?这个道理要懂,要好好做人,不能把“仁”失掉了,这是人格,这常常讲做人的资格。做人资格丢掉了,来生就不能做人了。学道、学中国传统文化,这是向上提升,不能往下堕落,何况遇到佛法、遇到阿弥陀佛,我们要到极乐世界。

到极乐世界的人,不仁不义的去不了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没办法去成,为什么?极乐世界不可能有一个不仁不义的人。如果说人都做不好,你怎么能成佛?阿弥陀佛怎么会来接引你?造五逆、十恶、毁谤正法,这种人不仁不义,确实都没有。但是他能悔改、他能忏悔,他知道错,后不再造了,这样的人阿弥陀佛都接引他。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。唯有真心切愿念佛求生净土,我们永远不会堕三恶道。就是做了三恶道的罪业,念佛就能够消业,一心求愿往生,那就是消业障。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善恶通通放下,这叫真忏悔。以前的事情不再提了,不再问了,不要再想它了,心理面只想阿弥陀佛、只念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所有念头、妄想、杂念统统清除,善念、恶念全清除掉。这个身体还在这个世间,记住,要跟世间人做好样子,把阿弥陀佛做出来,原谅一切恶人,这就是好样子,不与一切人计较是好样子。二六时中就一句佛号,心里想佛、口里念佛,决定得生净土,不辜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。

……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“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”,这是小乘,告诉我们,佛法从哪里开始?从戒律开始。那么现在戒律没有了,传戒是形式,做个仪式、发个戒碟,证明你是出家、出家人。世间法承认,佛法不承认,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“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”,形式世间人承认,实质上佛菩萨不承认,戒律是出家人的生活规范,你不像个出家人。

在古代,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,在家学佛也是五年学戒,这是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的,所以戒律里头有在家戒、有出家戒。我们非常感叹,在这一代学戒律的没有了,传戒律的人也没有了,佛法怎么能建立?!

上个月,台湾果清法师来看我,我都没想到我们分手三十多年,我没想到他来看我,这个也是李老师的传人。当年在台中,李老师办了个研究班,招收八个学生,他是其中之一,那个时候没出家,大学刚刚毕业。八个学生里面,六个男众,两个女众,女众的条件是一生不结婚,这两个女众现在还在。他来见我,他以后出家,我不知道,我晓得、听说有一个人出家,不知道是他。见面之后他就告诉我,出家之后专攻戒律,三十年如一日。我非常欢喜,太难得了!李老师后代还出了一个律师(律宗)。这个研究班里有六个老师,我是其中一个,我在班上给他们讲《般若经》。不错,八个人里头有一个出头了。我问他那些同学都在不在?都在,都六十出头了。三十多年了,六十出头了。佛法要复兴,一定从戒律开始。我就告诉他:现在你会下,戒律学得好的,能够讲解、能够弘扬、能够做大众榜样有几个人?他告诉我有六个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们这里有一个定弘师,出家没多久,我把他送到果清那里,希望他在那里五年学戒,至少要三年,为什么?你将来讲经讲得再好,人家说“没戒律”,这一句话就把你完了。我们找不到地方学戒,我年轻我也去学了,我现在这个年龄不行了,我只有念佛求生净土了。将来佛法的事情是你们的事情,所以,我劝定弘,一定这种结缘不能失去,他能来看我,可能就是你的缘到了,不在这上头扎根,不行!

大乘像盖高楼,持戒戒律是地基,没有坚固的基础,它靠不住;也证明了古人的一句话,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,他成就了。当时八个学生,每个人专攻一门,像他那样锲而不舍,不就八个成就了嘛!学能有成,不是靠老师,老师是指点你,路要自己走,老法师没有办法帮你走路,这个做不到的。你自己要真肯干,而且真的定在一门上才会有成就。定在一门上就是持戒,持戒就是守规矩。我一生就搞这一门,时间长了慢慢累积,功德就现前。我说将来如果有缘分,佛教要兴,一定要办学。办学从哪来办起?从戒律学院办起。没有受过五年戒律的人,他就没有根。如果国家订一个制度,真正上轨道的话,我相信国家会这样做,没有五年学戒,不可以出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