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坛经全文网
六祖坛经全文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佛典故事:天帝释供养佛缘

导读:佛典故事:天帝释供养佛缘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,却心存憍慢,愚痴覆心,对佛常生嫉妒,百般娆害。一日,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弘化,提婆达多却怂恿阿闍世王,颁布法令,禁止百姓至精舍...
佛典故事:天帝释供养佛缘

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,却心存憍慢,愚痴覆心,对佛常生嫉妒,百般娆害。

一日,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弘化,提婆达多却怂恿阿闍世王,颁布法令,禁止百姓至精舍供养佛陀。信奉佛陀的民众闻此禁令,莫不忧愁涕泣,悲愤之情使得天宫为之动摇。

帝释天主大惊,即以天眼观察,宫殿动摇所由何来?原来是阿闍世王不得供佛的禁令,使王舍城的百姓悲戚嚎哭,故感天宫震动。

帝释天主于是从天上来到人间,高声说道:「今日我将亲至精舍供养佛陀及其弟子。」说罢,便前往精舍谒见佛陀。

帝释天主至诚顶礼佛足,长跪合掌:「启请佛陀及诸比丘僧,终身受我供养!」佛陀默然不允。

「若不受我终身供养,五年可否?」

「若五年不行,五个月呢?」

「若不受五月供养,能否受五日供养?」帝释天主再三启请,佛陀最终应允受其五日供养。

帝释天主大为欢喜,随即以神通力将迦兰陀竹林精舍化为七宝宫殿,与诸天众手持金盘银钵,盛满天上的百味饮食,供养佛陀及诸比丘僧。

此时,阿闍世王在皇宫的高阁上,遥见迦兰陀竹林精舍刹时已成七宝宫殿,帝释天主与诸天众亲执肴膳供养佛陀及诸比丘之情景,不禁懊悔、自责,厉声喝骂提婆达多:「你真是个大痴人!为何教我对佛不恭,颁订如此愚痴的法令。」

阿闍世王立刻带领群臣来到精舍,向佛陀忏悔。一旁的大臣建议废除先前的禁令,阿闍世王欣然答应:「自今以后,民众可自由至精舍设诸肴膳,供养佛陀。」

佛陀即为在场大众演说法要,人人心开意解而证圣果,或初果、或二果、三果……。

眼前胜妙之事,令比丘们叹为希有,纷纷请示佛陀:「世尊,您宿世植何福德,感得今日帝释天主的殊胜供养?」

佛陀开示:「过去无量世时,波罗奈国有一佛出世,号曰宝殿。某日,宝殿佛与诸弟子游行教化至伽翅王国中,伽翅王率领群臣夹道欢迎,并长跪说道:『至尊至贵的佛陀,请受弟子以饮食、衣服、医药、卧具四事供养三月。』

宝殿佛慈悲应请,且为说法要,并授记伽翅王未来世当得成佛,号释迦牟尼,弘法度众无数。伽翅王即我前身,大众比丘则是伽翅王之群臣。由此供佛功德,让我无量世中,不堕恶道,于天上人间常受快乐,乃至今生得以成佛,并受帝释天主百味供养之福。」

大众闻佛说此殊胜因缘,皆欢喜踊跃,依教而行

——典故摘自:《撰集百缘经.卷二》

省思:

丰衣足食,从何来?辛勤耕耘是必然,但土地若贫瘠,则难生出丰硕的果实;反观肥沃的良田,必能丰收累累。

如何变贫地成沃土?修善积福是最直接、究竟的滋养。遇三宝良田,若能勤耕作、修福慧,必是岁岁丰荣,衣食无忧;乃至将此福德回向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,必能圆成福慧圆满的佛果!

(转)

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: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”、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”、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”、“《楞严经》精华篇:七处征心”、“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中,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”。